核心提示
1985年10月14日,邓颖超同志重返红岩村,亲笔题写“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红岩精神四个字,凝聚着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度回首红岩,不仅为重温江竹筠、陈然、许建业等先辈的英勇事迹,更是要追寻那段风雨同舟的岁月里,所有红岩人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担当。
由新重庆-重庆日报携手重庆市档案馆联合推出的《重庆好故事|档案里的红岩魂》专栏,正是这样一座跨越历史的桥梁,带领我们走进珍贵记忆,聆听血与火的故事,感受何为忠诚与担当;同时更激励我们,将红岩精神融入新时代的奋进之路,以英烈之志铸就当下之行,以信仰之光点亮未来征途。
今日推出专栏第三期《席懋昭:用热血践行革命理想》。

席懋昭:用热血践行革命理想
周永圣
  “过金沙江、大渡河后,一人被派离军赴沪,在灵关殿,由一小学教员席哲明带上山,在县政府取得护照,到荥经席哲明家,再赴雅州,到成都,买票到重庆,在伯承弟弟家住了十余天,坐民生轮直航到上海。”这是陈云在《我的自传》中对1935年6月出川前往上海的一段回忆,其中两次提及席哲明。他是何许人?可从重庆市档案馆藏的档案中窥探一二。
  投身革命 开展地下工作

席懋昭(重庆市档案馆馆藏)
  席懋昭,又名席哲明、席克进,1912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观音乡(今先锋镇),15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仪陇中学。在校内成立进步组织“学术研究会”,带领同学开展“读书不忘救国”活动及罢课斗争,后被反动政府军警抓捕。在押解途中机智逃脱,但被开除了学籍。
  1931年秋,席懋昭化名席哲明,考入成都私立天府中学,并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团组织的培养下,他的思想越发成熟,斗争经验逐渐丰富,开始在仪陇、阆中一带为革命奔走。1933年,经过党组织的考验,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了中共成都北区区委组织干事等职务。8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被派往邛崃、荥经等地开展地下工作。
  1935年,席懋昭来到天全县的灵关殿村(又称灵关村)小学担任校长,其间向该校教师、学生和当地百姓宣传革命思想,很快奠定了群众基础。6月,在得知中央红军准备进入天全县后,他便组织村中青年,为红军先遣队作向导,避开敌人重兵把守的大路,抄捷径突袭灵关殿村,一举击溃当地反动武装;随后,加入红军。
  临危受命 护送陈云出川
  1935年6月上中旬,席懋昭接到一个秘密任务——护送时任渡河指挥部政治委员陈云出川,前往上海恢复白区的党组织。当时,他们分别装扮成商人和国民党川军军需人员,从灵关殿村出发,并同红军有意释放出来的国民党天全县教育局局长结伴,沿着山间小路,前往荥经县。在荥经县,他们稍作休整便转向雅安,昼夜兼程地赶了五六天路。到达成都后,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决定分开行动。陈云先持刘伯承的亲笔信找到其好友胡公著落脚休息。随后,又按照同周恩来的事先约定,托人去《新新新闻》报馆,刊登了一则《廖家骏启事》,内容为:“家骏此次来省,路上遗失牙质图章一个,文为廖家骏印,特此登报,声明作废。”以此表示已安全到达成都。其间,席懋昭则找了一间旅馆住下。6月下旬,成都城内突然增岗加哨,戒备森严,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他们决定立即离开,直奔重庆。最后,二人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依依惜别。
  席懋昭成功护送陈云出川后,准备返回灵关殿村,追赶红军队伍。此时,国民党反动派已对他发出通缉令。最终,在阆中一带的小黄沟被敌人抓捕。无论敌人怎样严刑拷打,他都矢口否认曾开城迎接中央红军;对护送陈云一事更是守口如瓶。直至1937年3月,经家人设法营救才得以出狱。
  矢志不渝 牺牲在渣滓洞
  席懋昭出狱后,十分迫切地想回到党组织的怀抱。1937年9月,他奔赴延安,并进入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党组织安排他返回仪陇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随后,带领当地党员广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号召妇女摆脱束缚起来革命,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

《一一·二七蒙难烈士登记簿》中席懋昭的登记页(重庆市档案馆馆藏)
  1941年,仪陇县改行新县制,地方政权集中到了县长、乡长手里。席懋昭根据这一情况,提出“抓地方政权”的主张,于1942年担任观音乡乡长。上任后,他要求地主减租减息,起用一些进步人士担任保长等职务,得到当地群众拥护,同时也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再次被捕入狱。脱险后,他辗转成都、泸定、德昌、天全等地开展革命工作。
  1948年3月,席懋昭遭叛徒出卖,在雅安被特务逮捕。7月,关押到渣滓洞。面对敌人的严刑审讯,他不仅没有透露党组织的秘密,还大义凛然地痛斥蒋介石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狱中,经常给难友们讲述他在川西、西康地区革命的故事,并教唱《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歌曲,鼓励大家要坚持到底。1949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火震撼山城,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在逃跑前,对白公馆、渣滓洞中关押的共产党员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席懋昭英勇牺牲。
  (作者单位:重庆市档案馆)
                    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