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廷枝,空中被击重伤,随机坠落,头颅压碎,腹部破裂,上下肢复杂骨折;
余拔峰,空中被击重伤,随机坠落,头碎,下肢碎断,腰及臀部碎烂;
何觉民,空中阵亡,随机坠落,鼻梁骨中弹穿入颅内,下颌裂,右臀复杂骨折;
曹飞,空中被击,随机坠落,颅底骨断,右耳部切伤,口鼻流血……
这是一份来自璧山区档案馆的珍贵档案,其上记录的是85年前面对当时最先进的日本零式战机,毅然驾驶战机升空拱卫重庆空域,用生命阻击侵略者而牺牲的10位英烈名单和牺牲原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背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这些英烈的名字和牺牲原因为何会被详细地记录下来?
8月27日,在璧山区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娓娓讲述中,中国抗战史上极具标志性的“璧山空战”被详细再现,“这场战斗因日军最新零式战斗机的参战与中国空军的惨烈牺牲,被永久载入空战史册。”
20分钟——
写就中国军人以身报国的誓言
时光回到85年前的重庆,一种秘密武器飞临山城上空。这种秘密武器,就是侵华日军最新研制的零式战机,为了夺取更多的制空权,它在最后试制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就投入了战斗。
璧山区档案馆工作人员说,零式战机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在1940年8月19日,当天,在这种新型战机的护卫下,百余架日机对重庆城进行了狂轰滥炸,重庆市区的多条繁华大街被投下的燃烧弹烧成了焦土。
零式战机在当时有多先进?这种战机最大时速533公里,航程达2200公里,在其参战初期几乎无敌手。
面对远超自己战机性能的零式战机,中国空军畏惧了吗?
没有!
当它在1940年9月13日再次飞向重庆时,中国军人已经做好了迎敌准备。
当天,侵华日军为持续施压抗战大后方重庆,派出轰炸机群在13架最新零式战斗机护航下再度空袭重庆。
中国空军指挥部迅速响应,命令驻扎在成都附近的战斗机在遂宁机场集结,由中共党员、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郑少愚为总指挥,率领空军第3大队27、28、32中队,第4大队21、22、23、24中队25架E—15型、9架E—16型战斗机,组成4个编队于当天上午10时45分从遂宁机场起飞,飞往重庆迎击日机。
然而,当中国机群飞抵重庆上空时,日轰炸机已完成投弹并远去,机群遂奉命返航。
谁也未曾料到,一场惨烈的伏击正悄然等待着他们。
中午12点01分,中国机群行至白市驿以西10公里的璧山上空,向遂宁方向飞行时,13架日本零式战斗机突然从云层中俯冲而下,发起猛烈偷袭。
零式战斗机作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机之一,在航速、机动性与火力上均远超中国空军的E系列战机。面对性能悬殊的对决,中国飞行员毫无惧色,迅速调整阵型迎战。
短短20分钟的空战,成为一场实力悬殊的悲壮厮杀。中国战机在零式战机的围追堵截中奋勇反击,却难掩装备差距带来的劣势。战斗结束时,中国空军被击毁13架战斗机、损伤11架,10名飞行员壮烈牺牲,9人受伤;而日方仅4架战斗机被击伤。被击落的13架中国飞机,全部坠落在璧山县境——大兴乡6架,狮子乡3架,福禄乡1架,城东乡1架,城南乡2架,战机残骸与烈士遗体散落在田野与山林间。
12小时——
璧山民众寻回所有牺牲烈士遗体
发生在头顶上的激烈空战,并没有吓退璧山的民众,空战硝烟还未散去,璧山县自卫队与防护团便全员出动,冒着可能残留的危险展开搜寻。
璧山区档案馆工作人员说,据史料记载,当时队员们在密林中穿梭,在田埂上排查,经过连续12个小时的不懈搜寻,至当晚12点,终于寻获10具飞行员遗体。
看见烈士遗体被一具具抬回,百姓们自发带来清水与白布,小心翼翼地为他们清洁遗体、裹身入殓,县政府连夜赶制10口黑漆棺木,妥善安放英烈。
受伤的飞行员武振华、王广英、王特谦被简单包扎后,由空军救护车紧急送往后方救治;散落的坠机残骸则由保甲壮丁武装警戒守护,随后由空军总站机务人员拆卸零件运回机场。
9月14日,璧山县城举行了盛大的公祭大会。上万名各界人士与民众自发前来,街道上摆满白花,空气中弥漫着悲痛与激昂。
人们抬着烈士棺木,沿途高呼“打倒倭寇!”“为殉国空军烈士复仇!”的口号,声震云霄。
让我们记住这10位英烈的名字:杨梦青、黄栋权、刘英役、余拔峰、康葆忠、雷廷之、曹飞、张鸿藻、何觉民、司徒坚。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忠诚,他们的忠魂长眠于南岸区南山上的重庆空军抗战纪念园。
位于南山的空军抗战纪念园(记者 李晟 摄)
他们曾怀报国之志,年少离家从军抗日;他们曾下必死决心,与侵华日机血战长空;他们一次次从空中领略祖国山川,最后一次升空,最后一次飞过,在蓝天之上与心爱的人作别……璧山区档案馆工作人员说,这场空战虽以中国空军的惨重损失告终,却彰显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
不到一年——
璧山空战促使飞虎队诞生
璧山空战失利后,中国空军全部撤离重庆,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更加肆无忌惮。
鉴于中国空军在璧山空战后已经失去作战能力,而美英等国仍保持着中立态度,国民党萌生了雇佣外国飞行员打仗的想法,“可以说‘璧山空战’是促使飞虎队诞生的重要原因。”重庆市档案学会理事长唐润明说。
1941年,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支持下,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名义,招募美军退役的飞行员以平民身份参战。
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正式成立,陈纳德被任命为准将大队长,下辖3个战斗中队,司令部设在昆明巫家坝机场内。
飞虎队建立后,虽然主要的前线指挥部在昆明,但整体作战的指挥中心却在重庆,包括重庆白市驿机场、珊瑚坝机场、九龙坡机场、梁平梁山机场等在内,都曾是飞虎队的重要基地。
当时志愿队员将鲨鱼头画在飞机机头上,表达对日本的藐视。重庆百姓觉得鲨鱼让飞机如虎添翼,就称志愿队为“飞虎队”,陈纳德也就成了中美两国家喻户晓的“飞虎将军”。
1942年7月3日,美国航空志愿队解散,归入美国陆军航空队第23大队,1943年罗斯福总统又将驻华空军部队再次改编为第14航空队——在中国人民心中,他们都是飞虎队,他们以500架飞机的代价击毁了2600架日机,击毁和击沉44艘日军军舰和223万吨商船。
1943年,飞虎队还飞越喜马拉雅山,在人称“驼峰航线”的艰巨航线上,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汽油、装备等大宗物资到达昆明后进行转运,钞票、黄金、药品、重要文件等贵重物资则直接运抵重庆。
唐润明说,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80多年来,这段跨越大洋的“飞虎情谊”历久弥新。
时光轮转,85载岁月流逝,璧山上空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英烈们以血肉之躯迎击强敌的精神,至今仍在山城回响。
记者 李晟
Copyright © 2012-2025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393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