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重庆市党史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召开。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姚红总结2024年全市党史工作,并安排布置2025年重点任务。室副主任唐春林主持会议,室副主任周廷勇传达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主要主要负责人会议精神。
会议指出,2024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有力指导下,全市党史系统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取得较好成绩。一是资料征编取得新进展。征集整理文字史料770余万字,口述史料23万余字、图片资料8200余张、音视频资料4200余分钟。形成《中共中央西南局(1949—1954)在渝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图文资料集》《毛泽东重庆谈判遗址图文资料》等系列资料集。二是党史研究形成新成果。4篇高质量理论阐释文章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2篇论文入选“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唯一入选2篇论文的省级党史和文献部门。获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委托项目和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10项。公开出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录(2020—2024)》《口述重庆党史》《中共中央南方局与新中国的成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本图书,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录(2020—2024)》获评2024年度川渝机关党建协同服务“优秀案例”。三是党史资政实现新突破。2篇资政报告被中宣部内刊采用。荣获第九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一等奖1项(合作项目),重庆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是党史宣传取得新成效。市委党史研究室3人入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宣讲团,开展专题宣讲10场,受众3000余人次,带动室机关干部开展专题宣讲50余场次。各区县党史部门组织开展理论宣讲120余场次,受众近2万人次。
会议强调,2025年,全市党史系统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共同写好六篇“大文章”。一是写好政治建设“大文章”。创新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三同步一综述”的新时代党史重大专项研究机制,编写出版《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导重庆现代化建设资料摘编(一)》《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大事记(2012—2022)(暂定名)》书稿,启动编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庆实录(2016—2025)》(暂定名)。二是写好理论武装“大文章”。开设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庆地方党史宣讲课程,深入抓好“七进”宣传宣讲。更好发挥重庆市中特中心市委党史研究室分中心平台作用,力争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三是写好改革创新“大文章”。创新构建“一聚焦两贯通”地方党史研究阐释协作机制,持续推进“数智党史”应用建设,着力推动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运行机制改革,整合全市党史工作力量。四是写好党史研究“大文章”。持续做好“双城圈”专题党史研究,完成《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第三卷(1978—2012)》上册初稿,启动下册编写和四卷第一册(2012—2022)提纲撰写。深入开展红军长征转战重庆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及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庆市域重庆建制沿革和组织变化等专题研究。五是写好资政育人“大文章”。积极配合开展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谈判80周年纪念活动,抓好微视频制作,创新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梳理党史研究成果,找准现实结合点撰写高质量资政报告。六是写好党建统领“大文章”。持续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化模范机关创建行动,着力加强精细化分类考核,突出实干实绩实效导向,努力营造实干争先、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会上,市档案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渝北区委党史研究室等10家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各区县党史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和相关市级部门、市内部分高校马院有关负责同志和市委党史研究室全体干部职工、老同志代表参加会议。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