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庆网
一代风流丨毛泽东圆梦走三峡
《主播说红岩》
2023-09-05 16:20
0:00 0:00

  长江三峡,曾使毛泽东梦绕魂牵。长江三峡工程,也曾让毛泽东倾注一腔心血。但他在一生中,仅在20世纪50年代,到过一次长江三峡。虽只此一次,却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足迹。

  走三峡,毛泽东一生仅此一次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滚滚东流水,激荡起诗人的灵感,更触动了这位政治家的博大胸怀。于是,他在传颂五洲四海的华章《水调歌头·游泳》中写下他的宏愿,抒发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改天换地的伟大理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此后,毛泽东总想到长江三峡实地考察一番,看一看这“高峡出平湖”的梦到底何时能圆?国事繁难,直到两年后,也就是1958年3月底,中共中央成都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才有机会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实地考察长江三峡。

毛泽东同志考察长江三峡时在“江峡”轮上与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右二)、万县地委书记燕汉民(右三)亲切交谈

  3月29日凌晨1点多钟,重庆朝天门码头附近,身着浅灰色大衣的毛泽东,在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任白戈的陪同下,稳步走上“江峡”号客轮。同行的还有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清晨,“江峡”轮启航东下。毛泽东来到三楼船尾,尽情眺望沿途的山河秀色,美好风光。下午,“江峡”轮停靠川东门户万县。

  在三峡船尾半椭圆形大舱里,有关领导把一位当地干部带进来引见给毛泽东:“主席!这位是万县地委书记。”毛泽东十分客气地从沙发上站起来招呼来客。黑黑胖胖的中年来客急忙趋步上前,用双手紧握着毛泽东伸出的大手,热忱地问候:“毛主席!您好!”

  “好!请坐。”

  “你姓什么?”毛泽东打破沉默问。

  “姓燕,叫汉民。”

  “《百家姓》中‘边扈燕冀’的‘燕’?”

  “对!”

  “叫‘汉民’”,毛泽东又风趣地问,“不是少数民族是汉民?”

  燕汉民笑着回答:“地地道道的汉民。”

  毛泽东的风趣幽默,使燕汉民完全消除了拘谨,忙从身边拿出两样礼物,呈献给毛泽东。他先把一盏空气电池灯放在桌上说:“主席!这盏空气电池灯,是我们万县电池厂工人鼓干劲、争上游的成果,特别托我代他们敬献给您!”毛泽东拿起空气电池灯,十分高兴地询问它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然后对燕汉民说:“工人的干劲一定要多多鼓励,创造才能一定要好好珍惜。”燕汉民又拿出几听果酱罐头,作为万县罐头厂工人送给毛主席尝鲜的新产品。

  毛泽东了解到燕汉民有高中文化程度,便对他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送你一件小小礼物。”毛泽东拿出在成都会议期间编发给与会同志的一本诗词集,送给燕汉民。这是一本由毛泽东精选的历代诗人有关四川的诗词选集,共分两部分:唐宋一部分,明代一部分。每一部分的扉页上,都有毛泽东的手书:诗词若干首(唐宋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和词)。诗若干首(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其中有咏曹操一首,不关四川,放在咏刘备一首之后,因连类而及)。

  毛泽东亲切地对燕汉民说:“我是个师范生,和你一样的中等学历。这些诗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80多首诗词中,有30多首都是描写长江三峡的,请你和同志们好好读读,这是很有价值的。”

  燕汉民接过诗词集,高兴地说:“我们一定遵照您的教导,好好学习这些诗词。”

  接着,毛泽东又关心起农业生产。船舱里的谈话,已完全无拘无束。毛泽东对燕汉民说:“我们的轮船要过长江三峡,你是这一地区的头头,就请你给大家当个游三峡的向导,好不好?”

  燕汉民谦虚地回答:“主席博大精深,胸中装有五湖四海,长江三峡的一切,您比我更熟悉。”

  “不!来到长江三峡,就是你说了算,我们只能听你这位‘三峡官’的摆布啰!”又一阵欢笑,充溢整个船舱。

  “瞿塘到底有多宽?”

  “江峡”轮离开万县港,乘风破浪向三峡驶去。毛泽东真把燕汉民叫到船头舱房给大家当导游。

  轮船驶入夔门前,燕汉民向大家介绍了鱼复浦上的八阵图,轻声吟诵杜甫的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毛泽东十分感慨地说:“为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总会使后世人面对留下的遗址遗迹,吟诵和评说他们的得与失。苏轼不是也曾吟咏‘唯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嘛!”

  阳春三月,江落水枯。瞿塘峡口滟滪堆这块巨大礁石横卧江心,虎视眈眈,紧锁夔门。礁石上“对我来”三个大字,更叫船员和乘客都心惊肉跳。因为船行至此,稍差分毫就会触礁沉没,人人视为畏途。

  毛泽东十分关心川江航运的安全,对有关同志说:“千百年来,滟滪阻碍川江航运安全,何不炸掉它?”果然,第二年冬天,交通部门在整治川江航道时,就将瞿塘峡口的滟滪堆炸得粉碎,清除了川江航运的一大拦路虎。

  “江峡”轮徐徐驶入瞿塘峡。

  峡江两岩,一步一美景,一程一传说。白帝城刘备托孤,铁锁关江锁战船,江南的凤凰泉、孟良梯、倒吊和尚,江北的七道门、风箱峡、犀牛望月……数不尽,说不完,真是“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第一次入峡的毛泽东,深深被这些名胜古迹所吸引。当他站立船头遥望白帝城时,随口吟诵出大诗人李白流传千古的绝唱《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然后对燕汉民说:“李白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那一定是满山树木,才能有猿猴栖息。但从万县东下,我看这两岸多是光秃秃的。你们应该发动群众,多栽树绿化长江!”燕汉民记下了毛泽东的嘱咐,不久,就在三峡地区掀起了绿化长江的群众植树造林运动。

  毛泽东站立船头仰望,只见雄奇险峻的瞿塘峡两岸,白盐山、赤甲山南北高耸,苍天一线;再低头俯视,又见奔腾澎湃的峡江水,惊涛飞涌,骇浪惊雷。他忽发奇想地问燕汉民:“这瞿塘到底有多宽?”燕汉民一时语塞,答不上来。这时,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任白戈出来解围,说:“这早在千多年前,就已有人测定了。”

  “谁?”大家都等着回答。

  任白戈接着说:“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初入峡有感》中,明明白白地写着:‘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岩间,阔狭容一苇。’一苇么,就是一只小船。这瞿塘么,就只有一只船这么宽。”

  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一嘴接过去:“我看呀,有块木板就可以过得去。”

  毛泽东忍住笑,边比划边说:“嗬哟,那这块木板要蛮长蛮长啰!”说得大家都开心地笑起来。

  “江峡”轮驶入了巫峡。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长江三峡数巫峡最长也最幽深。船行其间,只见青壁千寻,深谷万仞。

  神女峰!大家争相观看这座举世闻名而又扑朔迷离、令人神往的山峰。只见那云雾缭绕的山峰上,有一石柱酷似亭亭玉立、含情脉脉的古装仕女,那衣裾,那裙带,似乎被江风吹得飘飘欲飞……

  看到了神女峰,大家很自然地谈起那些咏叹神女的诗人和他们的华章。但都一致认为,古往今来,赞颂神女的诗篇何止千千万万,惟有毛泽东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惊天动地之语;又惟有毛泽东才有“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壮志雄才。

毛泽东同志考察长江三峡时在“江峡”轮上与船长莫家瑞亲切交谈

  “我给你当助手,帮你修三峡大坝好不好?”

  毛泽东不远千里走三峡,主要是来圆他那“高峡出平湖”的梦。

  “江峡”轮驶过雄奇险峻的瞿塘峡和幽深秀丽的巫峡,又进入滩多水急的西陵峡。西陵峡是长江三峡航行中最险的一段,礁滩曲回,漩涡似斗。三峡中著名的险滩如新滩、泄滩和被船员们视为鬼门关的空岭滩,都在西陵峡里。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在驾驶室观察了峡江的地形和河势,细致地询问了驾驶工作,兴奋地说:“假如我学习驾驶,一定要学会驶过长江三峡这一段航程。”毛泽东这种迎着困难上的精神使船工们深受鼓舞。他又接着对船员们说:“看来长江三峡的航道有些地方仍然很不好。如果在三峡头修一个大水闸,又发电又便利航运,还可以防洪、灌溉,你们赞不赞成?”船员们十分高兴:“太赞成了!在三峡东头修个大闸,水位高涨,礁滩全消失,航行就更加方便了。”

  在船上,毛泽东就三峡大坝的事,问任白戈和燕汉民等人:“你们都是长江三峡地区的父母官,要是在三峡修个大坝,既防洪又发电还养鱼,好不好?”任白戈等人说:“好是好,要真的把三峡大坝修起来,就是淹没的土地多了点。”燕汉民提出:“淹没了大片土地后,如何大量安置移民,这是个问题啊!”

  燕汉民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一问题有深切体会。几年前,长寿县狮子滩修大水电站,移民到万县地区梁平县后,遗留下生产、生活上的种种问题,至此仍未完全解决好。

  毛泽东陷入沉思。他似乎对这一问题考虑得很深远,然后慢慢地说:“是呀!让近百万群众搬出家园,这可是一代人为了国家建设作出的沉重奉献!大批的移民得生产,得穿衣吃饭,他们的子女得受教育,这些事,今后总得要妥善安排啰!”

  “江峡”轮驶过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新滩、泄滩和空岭滩后,江面豁然开朗,再往前驶,就出现了一座绿荫笼罩的船形小岛。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中堡岛。“江峡”轮驶近中堡岛时,已是傍晚时分。轮船调头减速,使船稳在江中。毛泽东站在船尾甲板上,举起望远镜仔细察看这座神奇的小岛。

  毛泽东边看边对身旁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诙谐地说:“喂!‘长江王’!你能不能找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帮你修三峡大坝好不好?”

  上三峡,修大坝,让高峡出平湖,已使毛泽东这位东方巨人梦绕魂牵。

  早在1953年2月,毛泽东与林一山就曾进行过一次决定长江命运的历史性长谈。当林一山汇报到计划逐步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修建一批梯级水库,好解决中长江下游的洪水灾害时,毛泽东问,修这许多水库加起来能不能抵上三峡这个水库?林一山回答抵不上。

  毛泽东对着《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一挥手指向三峡出口处:“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这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中下游损失惨重。此后,毛泽东决心要把三峡工程推上议事日程,并为此照会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请求派专家来华帮助修建长江三峡工程。1956年6月,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后,挥笔填写《水调歌头·游泳》时,那惊天地、撼山河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词章,不仅是诗人浪漫的神驰遐想,更是这位伟人在领导亿万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心中对长江三峡建大坝的肯定性结论。

  1958年初,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南宁会议上,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由毛泽东提交政治局讨论。虽然当时中央没有作出要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定,但毛泽东却对人说了心里话:“对长江三峡建大坝,我还是有兴趣的。”这次中共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意见》。毛泽东在这份《意见》草稿上批了8个字:“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会议结束的第二天,他便乘轮东下,不远千里,亲自到三峡工程坝区,进行一番考察。

  这时,在“江峡”轮上的毛泽东,正久久地从望远镜中观察着中堡岛。只见岛屿成船形,将汹涌澎湃的长江一分为二:小江在南,宽约200米;大江在北,宽约700—800米。离南岸约1公里远,有茅坪、三斗坪两个小镇,位于中堡岛的上下两方。

  林一山向毛泽东说:“将来三峡大坝的中轴线,就从这座小岛上横穿而过。这神奇的岛上,将耸立起一座巨型水利枢纽。”

  毛泽东满面笑容,又倾听身边其他专家继续介绍:“中堡岛筑三峡大坝,是执行我们提出的三斗坪筑坝方案。这是对1944年美国专家萨凡奇提出、前不久又经苏联专家认可的南津关筑坝方案的挑战。周总理亲自考察过南津关,那里是喀斯特石灰岩地区,要建大水坝是犯了大忌,而三斗坝地区却是花岗岩,正好建大水坝。”

  毛泽东频频点头,称赞中国专家有志气。

  专家接着说:“在中堡岛修筑大坝,有其特有的天然优势,可利用大江、小江有利的地理条件,分两期施工,大江截流,也不必另辟溢洪道。”

  毛泽东越听越高兴。此次长江三峡之行,雄伟壮丽的河山景色和优美动人的种种传说,已使毛泽东心旷神怡,他又亲自考察了中堡岛得天独厚的地质地貌,更增添了对修建三峡大坝的信心。只见他将大手握成拳头,果断地在船舷栏杆上重重地捶了一下,就像是一锤定音:中堡岛,正是实现“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理想之地!

  “高峡出平湖”终成现实

  毛泽东这次考察了长江三峡及中堡岛坝址后,本来准备在适当时候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把中堡岛这一带确定为三峡建大坝的坝址,但后来他犹豫了。原因是国内的现实令人担忧,世界的局势又瞬息万变。

  在国内,“大跃进”后不得不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接踵而至的“文革”浩劫,人心、国力都无法引导到修建三峡工程上来。外部的环境也较恶劣:中苏关系破裂,从公开论战发展到珍宝岛边界战争;中印边界发生争端;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这些都使毛泽东时时考虑世界大战是否会打起来?如果真要打世界级的大仗,那在全世界的目光下来修建三峡大坝,会成功吗?

  所以,1969年10月,湖北省革委会主席张体学当面向毛泽东请求上三峡工程时,毛泽东慢慢悠悠地说:“现在要准备打仗,你脑壳上顶200亿立方水,怕不怕?”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曾数度拒绝上三峡工程的请求。

  毛泽东对三峡工程,先是犹豫,继而搁置,但他却从未忘却这三峡梦。

  而今,长江三峡工程已全部建成。截至2020年8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达13541亿千瓦时。同时,在蓄水、防洪、通航、发电等方面也发挥出效益。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梦想,终成现实。

展开全部